时 间:
搜 索: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010)65121919
传真:86-10-65677512

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讲话

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在全国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第四次管理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
时间: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顺应形势 转变观念 注重实效 开拓进取


继续做好争取国际多双边对华无偿援助工作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同大家一起回顾和研究探讨我国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工作问题。我记得,三年前,也就是2001年,我们在甘肃兰州召开了第三次管理工作会议。那次会议对争取国际援助,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时隔3年,商务部今天组织召开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第四次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过去25年,特别是最近3年多来,我国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管理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分析当前国际发展援助的新动向和新特点,研究我们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积极有效地争取和管理好国际多双边援助,充分发挥国际援助的作用和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配合中央关于扶贫攻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政策。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多双边无偿援助的作用和基本经验


  


  我国接受多双边援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从那时起,我国开始接受多双边援助。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接受国际多双边援助近56亿美元,实施了10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扶贫救灾、工业技术改造、农业、林业、畜牧业、教育、医疗卫生及艾滋病防治、环保、交通、能源、通讯、体制改革、司法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等众多领域,其中70%的援助资金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目前,援助方主要有欧盟、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新西兰、韩国、捷克、希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人口基金等20个国家和国际机构。(注: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粮农组织、世界粮食方案等国际组织也对我国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援助,但未包含在上述统计中。)



  25年来,在各部门、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下,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87年,利用丹麦政府提供的赠款,建设了新疆达坂城风电项目,为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大中西部地区通过引进援助资金,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澳大利亚在青海实施的扶贫和小额信贷项目,当问及项目成果时,当地百姓一连说几个"好"字,实实在在为农牧民做了好事。二是引进了先进技术,更新了设备。最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利用粉煤灰开发高强度建材"、"草场改良和肉牛生产"以及"冻干状疫苗的开发与生产"等项目,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三是引进了新思路、新观念,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例如,通过与联合国机构合作,促进了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制的建设,欧盟援助下的司法合作项目,德国与全国人大法工委、财经委的合作,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再如,通过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的援助,我国有关部门加快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编制;近年来,还引进了爱婴医院、爱生学校、快乐学习法、聋儿康复和双语教学新方法以及德国"双元制"教育等新概念,促进了有关部门在育儿、教育等领域的观念更新。同时,对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四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提高了科研、政策制定和管理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共邀请约3500 人次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奖学金项目和长短期结合的研讨、培训、讲学、考察等,培养和造就了众多领域的人才。通过合作项目共派出6个月以上的留学生、进修生人数就有5000多人,其中许多人回国后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如人口学家蒋正华先生。五是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实施援助项目,广大的受援单位部门在人才培养、技术提高、设备更新、改善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如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自2000年启动以来,大大提高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快了国际艾滋病防治成功经验的普及与交流,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六是我们利用国际援助这个渠道和桥梁,搭起了我国与援助方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加深了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推动了多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为开展对外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各单位在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己知彼,找准我国优先需求和援助方重点领域的结合点。在争取和使用国际援助时,找到受援方和捐助方的最佳结合点和共同兴趣点,选准项目,这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譬如,今年与加拿大签订的两个农业合作项目,既是加方的技术强项,又是我国优先发展的重点。这类项目一拍即合,成功率很高。二是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这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首先是领导重视,在具体落实援助项目实施工作中,涉及到内配资金、办公设施、人员配置等问题,哪一条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重视了,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是组建一个精干高效的工作班子,有一个认真负责,懂行会管的项目主任,以及项目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例如,意大利援助的贵州急救中心项目,在意方提供的设备物资未到之前,内配资金及时到位,使急救中心大楼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同时,一把手亲自抓,专门配备懂业务和外语的人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确保项目按期实施。三是相互配合,沟通协商,注重方法,加强合作,这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国际援助项目涉及面较广,一方面需要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通力配合,需要部门之间大力协助,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在实施国际援助项目中,与外方长期专家或项目主任的合作是顺利实施项目的又一关键环节。从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项目专家都能尊重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意见,摆正位置,主动配合,提供咨询,推动项目实施。例如,德国援助的北京密云水库林业项目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成为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中方人员与外方专家密切合作的典范,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得到中德双方的赞扬。在前两期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正在开展第三期合作。四是因势利导,用好援助资金,这是争取国际援助项目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比利时援助的陕西综合扶贫项目覆盖陕北5个县,涉及水利、造林、卫生、妇女参与等多个领域。该项目办不断加强协调,强化管理,领导带头深入基层,结合当地实情,与外方专家共同商讨,及时调整项目内容,珍惜援助资金,使有限的资金起到了最大的效用,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得到对方的高度肯定。



  同志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典范项目不胜枚举,这是我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用好管好有限的资金,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



  回顾过去的3年,大家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保持了每年接受约2亿美元的援助规模,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支持了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商务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从事多双边援助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并日益完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我国成为第四大贸易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8500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535亿美元,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今年1-10月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265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538亿美元。今年10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5400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的2900万。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数字,同时也充分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但就争取多双边援助来讲,却意味着难度会增加。最近,国际上围绕中国接受国际发展援助问题出现了不少新动向和新议论。



  一是一些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相继提出了中国是否还需要国际援助的疑问。



  二是一些国家正在调整重点受援国名单,对华援助有所减少。



  三是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援助国的关注。



  上述种种情况,无疑会给我国继续接受无偿援助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加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挑战,但是我认为,在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工作中,仍存在有利的条件。



  从国际上看,第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标志,国际社会不断加大对发展问题的关注,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2000年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承诺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贫困人口比例降低一半。2002年3月,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共同合作,在墨西哥蒙特雷召开了"发展筹资国际会议".会上,欧盟再次承诺其官方发展援助(ODA)将达到国民生产总值0.7%,并宣布于2006年前将该比例由当时的0.33%提高到0.39%,即由每年270亿欧元增加到350亿欧元(美国也表示将在未来3年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积极表态,愿意逐步提高ODA的规模以达到2015年的减贫目标或达到0.7%的援助水平。鉴于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在全球发展援助增加的前提下,我们不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争资金、抢资源,但在解决诸如艾滋病防治等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上,我们仍然有许多机遇争取到多双边援助。同时,尽管有一些国家做出减少或终止对华援助的决定,但仍有一些国家继续把中国作为无偿援助重点国家,如德国对华援助金额仍占其对外援助的首位,丹麦最近又恢复了对华援助计划,联合国各机构也承诺在新的筹资周期对华援助金额也保持不变。



  第二,国际社会有关国际援助标准,也为我国争取国际援助提供了机遇。按联合国的标准,我国仍然属于中低收入国家(799-2990美元),远离毕业标准。如果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因素,中西部广大地区仍有2900万贫困人口,人均GDP不足700美元,远远低于OECD主要国家的标准。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继续积极争取争取国际无偿援助。



  第三,在过去25年接受无偿援助的实践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单位珍惜资金,严格管理,项目成效很大,使各援助方普遍认为其援助资金投在中国合算、有效益,在各援助国家和国际机构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从国内情况看,我们也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总结历史和2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新的科学发展观在国内日益深入人心,也得到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高度赞赏。这是我们争取多双边援助的前提条件和良好基础。



  第二,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在扶贫开发、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就业、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管理水平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需求。积极争取多双边援助仍有必要。



  面对来自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强化国情意识,积极寻找对策,争取国际援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一,要认识国情,把握国情,认清无偿援助工作的必要性。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同时,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还不断出现诸如人口、环境、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不够。



  第二,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国际合作观。在这里,我想和同志们谈一谈在接受无偿援助工作中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树立重视"软件"的新思想。我们接受无偿援助,总是希望多接受一些诸如汽车、计算机、办公设备等"硬件",而不愿接受外国专家的培训、示范等"软件",认为这些所谓"软件"费用高、划不来,不如"硬件"那样实惠、可靠。但现实情况是捐助方能够提供的"硬件"越来越少,大量的是专家指导、培训、讲课之类的"软件".从效果来看,"硬件"的效果直观、明了,看得见,摸得着,而"软件"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但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软件"比"硬件"的效果更长久,影响更大。我们在走访辽宁省项目单位时,他们的一位技术人员说了这样一番话,通过接受欧盟专家的培训,我们感到更有收获的是我们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多少设备之类的"硬件"也换不来的。二是要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树立合作共赢的新观念。我们在接受国际援助初期,鉴于当时的环境所限,我们较为乐于接受援助方"给予式"的硬件援助,对于需要中方投入特别是需要配套资金的项目就不那么感兴趣。实际上,"取"和"予"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只"取"不"予"肯定不会长久,一定的"予"有助于更多更好地"取".我们要把握"取"和"予"的尺度,处理好两者关系,使我们的援助项目具有示范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在生活中,人们对于免费得到的东西,是不会特别爱惜的,只有花费了很大力气或者用自己的钱得来的东西,才会倍加珍惜。正因为如此,不少国际无偿援助的捐助方在提供项目时都要求中方配套一部分资金,其目的一方面可以使有限的资金能够资助更多的项目,另一方面也要求中方通过投入资金和人力,使中方项目单位树立参与意识和拥有感,从而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效果。我们要改变观念,从"给予式"援助转向"参与式"继而走入"开发式"的双向合作,适当加大中方参与合作的力度。



  第三,要针对新形势,积极研究争取无偿援助的途径和方法。首先,要分析研究各援助方对华援助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动向,及时掌握他们的政策变化,接下来的会议国际司各处处长还将详细介绍;其次,我们要及时研究援助方确定的新的援助重点和优先领域,适时调整我方接受无偿援助的策略,不失时机地做好援助方的工作,尽可能使双方的调整合拍。



  三、未来争取多双边无偿援助管理工作的总体考虑、重点领域和希望


  


  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接受国际援助的总体考虑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继续积极争取多双边发展援助,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积极引导无偿援助资金向扶贫开发、公共卫生、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社会保障以及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发展。



  扶贫开发仍然是我们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其中70%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至今仍有29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还有2200万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6000多万残疾人还需要帮助。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三农"问题是扶贫开发的关键。因此,帮助农民脱贫,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努力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今后无偿援助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



  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84万人,其中约有8万例患者,分布在河南、新疆、云南、广西等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中国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今年11月30日,在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胡锦涛主席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并与患者亲切握手,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胡主席强调,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依靠全社会力量战胜病魔。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地坛医院与艾滋病人亲切握手,并在公开场合首次佩戴红丝带。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于2003年12月18日至20日,专程到河南省艾滋病最为肆虐的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她还走访了艾滋病患者家庭,与患者及家属促膝交谈。进一步搞好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把艾滋病对我国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紧迫的任务之一。除了艾滋病外,还有一些威胁到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死灰复燃,如结核病和血吸虫病。中国目前有结核病人约45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145万人,其中80%的结核病患者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截止2003年底,中国已有血吸虫病患者84万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今后,我们将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呼吁请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和投入。



  生态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也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遭酸雨侵蚀,污染和沙化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并呈扩展趋势。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且污染相当严重。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田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70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困难,还有3.6亿人享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部分地下水超采严重,已成隐患。我们与一些国家如日本、德国、欧盟、挪威开展了环保领域的合作,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今后我们要继续利用援助国和国际组织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在这一领域争取多双边援助。



  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人口结构面临四大问题: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二是出生缺陷人口居高不下;三是人口老龄化;四是人口的机械迁移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包括流动人口的平等权利,就业、报酬、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我国已有1.2至1.4亿流动人口,占我国人口的10%。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妇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儿童发展、妇女参与,性别平等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社会问题。多年来,我们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儿基会的资源,在初级卫生保健、女童教育、儿童保护、妇女扫盲和再就业、清除性别歧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赞誉。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从过去单纯追求GDP增长到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保障部门所关注的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社会日渐老龄化等等诸多问题,都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迈进过程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开始与国际社会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今后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水平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希望在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管理能力等方面与我国开展合作。经过短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领域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管理层面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全面推进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为做好今后一段时间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工作,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高度重视无偿援助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继续支持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工作,要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实践和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这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实际利益的工作抓好抓实。



  第二,要分析研究多双边援助的新动向和各援助方的政策调整。这是一项针对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同国家对华援助有其共性和个性,要求我们认真逐一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地区发展的优先领域,有的放矢地提出项目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率,并保证项目的效益。



  第三,继续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这次会上,我们将印发《接受国际援助的管理办法》、《项目申请筛选程序》和《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三份材料,希望大家认真讨论,提出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我们要抓好立项前后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第四,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援助项目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优质高效地实施项目,需要各部门之间,目标一致,形成合力。在实施援助项目过程中,中央各部、委、局、办需要加强横向协作,相互支持,明确牵头单位和协作部门,顾全大局,一致对外;中央各部、委主管的项目在地方实施,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得到当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地方各部门之间同样需要密切配合。



  第五,通过国际多双边援助的渠道,特别是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及相关活动,掌握国际政治经济的最新动态,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是我们开展外交工作的基础。



  第六,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从国际援助项目的示范性入手,以点带面,推广其网络效应,大力培养当地人才,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把项目的示范性、推广性和可持续性联为一体,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商务部作为接受和管理多双边对华无偿援助的政府协调部门,将继续加强与各援助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将继续做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工作,提供好服务。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以有利于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信息来源:国际司子站

推荐文章: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    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    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    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10164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86-10-65121919
    传真:86-10-65677512
    邮箱:商务部邮箱